近日,半導體行業動態備受關注。據最新數據顯示,盡管面臨外部制裁和產能過剩的雙重壓力,2025年中國大陸對晶圓制造設備的投資額預計將達380億美元,盡管相比2024年的410億美元有所下滑,但仍占據全球最大晶圓制造設備市場的地位。
近年來,中國晶圓制造設備投資多由囤貨驅動,旨在搶在美國出口限制生效前獲取關鍵設備。然而,隨著美國出口限制趨嚴和全球芯片供應過剩,中國晶圓制造設備投資出現萎縮。盡管如此,中國仍在努力突破半導體生產的關鍵環節,特別是在成熟節點芯片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。中芯國際等企業在28nm、45nm等成熟工藝技術上的產量提升,增強了其市場競爭力。
與此同時,中國半導體產業正加速并購重組,催生行業巨頭。2024年全年,A股市場出現逾40家上市公司首次披露半導體資產并購事項,平均每8天就有一起新的半導體并購案發生。多項政策支持并購重組,如“科創板八條”“并購六條”等,為半導體企業整合資源、優化配置、提升產業競爭力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此外,2025年半導體行業還呈現出多個發展趨勢。隨著全球新建晶圓廠產能逐步釋放,芯片短缺問題將得到緩解,但地緣政治因素將持續影響半導體供應鏈,導致區域性供應鏈緊張局勢加劇。先進制程競爭白熱化,臺積電、三星和英特爾將在2nm制程上展開激烈競爭,有望實現量產。同時,Chiplet技術將成為主流,推動芯片設計范式轉變,而人工智能芯片市場將迎來爆發式增長。
展望未來,中國半導體產業將在挑戰與機遇并存的環境中持續發展。在政策的引導下,企業將通過并購重組等方式整合資源,提升技術水平,加速國產化替代進程。同時,隨著人工智能、高性能計算等新興需求的推動,半導體市場將持續增長,為中國半導體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。